同載於 KKBOX 音樂誌 NO.4 - 陳珊妮專欄

 

什麼樣的聲音最好聽?

 

心想一時間還真說不上來,倒是對於自己害怕的聲音,恐怕每個人都有比較明確的答案…

 

聽說過好多人喜歡鋼琴或大提琴的聲音,但也有不少人對於銅管樂器像是小號之類的聲音很反感。就像我老是覺得那種極不熟練的小提琴練習,要比起鋼琴初學者在琴鍵上的胡亂敲打難聽許多,我們每天生活的環境裡,都充滿了各種不同的聲音,有些很可愛,有些很惱人,有些可以很輕快的被忽略,有些彷彿在耳邊時時提醒。就拿我個人最討厭的裝潢噪音來說,依工程內容也有接納程度上的不同,對於木工間歇性的敲打還能勉強忍受,但是那種持續使用電鑽的拆工,就很容易使人陷入瘋狂。曾經有朋友因為樓下鄰居不停吠叫的狗,被搞得天天報警幾近精神分裂,也認識不少聽到重金屬搖滾樂就會情緒失控的人。

 

相信很多唱片製作人和錄音師都有過類似的感覺---就是大部份的歌手唱歌都會趕拍。 在我個人的工作經驗裡,所謂大部份的比率幾乎高達九成九。雖然對我而言,音準或是拍子這些技術上的問題 都不及情感上的表現來得要緊,至少我個人並不會以拍子唱得準不準,來判定一個歌手的好壞。製作人很容易從呼吸的方式得知歌手是否受過基本的歌唱訓練,不正確的呼吸方式,的確會影響對於歌曲節奏的控制。監聽耳機裡的聲音不夠理想也多少點關係,有時候甚至連隔著錄音室玻璃窗歌手身體的搖擺,都看得出來根本不在拍子上嘛……總之在當下會因為別破壞好不容易醞釀好的歌唱興致與自信,暫時忍著別說出口,但那個小小的聲音就是會像惡魔般在心底盤旋:〝別再趕了吧?急著去哪啊?〞

 

偶爾聽到國外唱片裡黑人歌手那種微幅拖拍的唱法,在適切的編曲中聽來異常舒適,該不會只有外國人才懂得這麼唱吧?的確,像老外那種在演唱會小酒吧隨意打起反拍的比例,似乎要比我們高一些,畢竟從小唱的國歌也都在正拍上嘛…當然每個人趕拍的程度略有不同,總之歌手的聲音就是會莫名的出現在所有樂器的前頭,在我耳裡聽來,真的很像在搭乘百貨公司週年慶的手扶梯時,後面太太手中的提袋有意無意不斷推向你的背,帶著一種沒有惡意的不適感。

 

同樣令我害怕的是聽到歌手演唱R&B歌曲時,每一個音準全都差了那麼一點點的ad-lip。 流暢美好的ad-lip本來就不是容易經營的東西,它考驗著歌手即興的能力,在中文詮釋上要特別注意詞曲咬合,收放之間自然連貫更是重要。就在這一連串音符排山倒海而來的忙碌時刻,聽到那些意義和心態上幾乎正確,但是其實通通不準的音,就像是偶然看見打扮合宜的貴婦名媛脖子上綴飾歪掉的項鏈,或是時髦女孩身上糾纏打結的流蘇,蛋糕裙第三層上面的壓痕。有種渾身不舒暢,只想用最快的速度衝上前處理一下的感覺。

 

另外像是有人會以用盡生命的氣力唱出〝的〞或〝啊〞之類的字眼,也經常讓我聽了不知所措。稍微讀一下整個句子嘛…很容易理解〝的〞或〝啊〞根本不是整件事情的重點好嗎?就是會忍不住又在心裡不停嘀咕著…就好像某些人聽到整首歌充滿了急速抖音,會氣的想尖叫,或是聽到嘶啞痰聲的嗓音,就渾身不快活之類。但話說回來,陳昇那種莫名其妙的唱法聽久了,也挺有感覺的不是嗎?也只是大幅挪動一下標點符號和斷句的位置而已嘛…應該沒什麼關係吧?就連利菁那種奇異的笑聲,聽多了也有一種和笑聲無關,有點別緻的某種情緒似的。

 

至於樓下隱約傳來卡拉OK的噪音指數怎麼計算,唱片裡明顯的口水聲是否雜音有無必要向消費者負責,以及女歌手高音狂飆的程度應不應該立法規範,不過就類似這個寂靜午夜打開電腦工作,和熟悉的風扇聲音和平共處的默契和心情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ndeec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